郑州哪些公墓不合格
近年来,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和殡葬需求的日益上升,郑州市的公墓建设和管理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关注。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公墓不仅承载着人们对逝者的缅怀之情,也体现着城市管理的文明程度。然而,在实际运行中,部分公墓在规划、建设、服务及管理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,存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的情况。
首先,一些未取得合法审批手续的“黑墓地”仍在运营。这些墓地往往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偏远山区,未经民政部门批准,缺乏正规的土地使用许可和建设规划,属于违规占地行为。它们通常以低价吸引消费者,但后续服务缺失,管理混乱,甚至出现重复售卖墓位、擅自更改墓型等问题,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。
其次,部分已建成的经营性公墓存在超范围建设现象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,公墓应严格按照批复面积进行开发,绿化覆盖率不得低于规定标准。然而,个别公墓为追求经济利益,擅自扩大墓区面积,减少绿地比例,导致生态破坏,违背了“节地生态安葬”的政策导向。此外,一些墓区墓碑密集、通道狭窄,既影响祭扫安全,也不符合现代殡葬的人文理念。
再者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是突出问题之一。部分公墓缺乏专业管理人员,日常维护不到位,墓区环境脏乱差,杂草丛生,设施破损无人修缮。更有甚者,在清明、冬至等祭扫高峰期,出现乱收费、强制消费等行为,引发群众不满。
再者,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也是突出问题之一。部分公墓缺乏专业管理人员,日常维护不到位,墓区环境脏乱差,杂草丛生,设施破损无人修缮。更有甚者,在清明、冬至等祭扫高峰期,出现乱收费、强制消费等行为,引发群众不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公益性公墓本应面向本地户籍居民提供基本安葬服务,但个别乡镇公益性公墓违规向非本地居民出售墓位,变相商业化运作,背离了设立初衷,扰乱了殡葬市场秩序。
针对上述问题,相关部门已陆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,对不符合规定的公墓责令整改,情节严重的予以取缔。同时,推动殡葬改革,倡导绿色殡葬、节地葬式,鼓励采用树葬、花坛葬、骨灰堂寄存等新型安葬方式,减轻土地压力。
对于市民而言,在选择安葬场所时应提高警惕,优先考虑经民政部门认证、资质齐全、口碑良好的正规公墓。可通过查询政府公开信息了解公墓的审批情况和服务评价,避免因贪图便宜而陷入纠纷。
总之,公墓的规范化管理关乎千家万户的情感寄托与切身利益。只有加强监管、完善制度、提升服务,才能真正实现“逝有所安”,推动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免责声明:本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