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市公墓墓地管理办法
近年来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,殡葬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。为规范公墓管理,节约土地资源,推动殡葬改革,促进生态文明建设,河南省郑州市根据国家和河南省有关殡葬管理的法律法规,结合本地实际情况,制定了《郑州市公墓墓地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旨在构建科学、规范、可持续的殡葬管理体系。
一、总体原则
《办法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遵循“节约土地、保护环境、文明节俭、便民利民”的基本原则,推动传统殡葬向生态殡葬、绿色殡葬转变。通过加强公墓规划、建设、使用和管理,提升殡葬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,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、多样化的殡葬需求。
二、规划与建设管理
1. 科学规划布局
郑州市将公墓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,统筹城乡发展,合理布局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。禁止在耕地、林地、风景名胜区、文物保护区、水源地保护区等重点生态敏感区域新建或扩建公墓。
2. 严格建设标准
公墓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规范,倡导节地生态葬式,如树葬、花坛葬、草坪葬等。新建或改建公墓需经过环境影响评估,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。
3. 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
政府鼓励和支持建设公益性公墓,优先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的基本安葬需求,公益性公墓不得以营利为目的,墓地价格由政府指导定价。
三、销售与使用管理
1. 规范销售行为
经营性公墓单位必须取得合法经营许可,公开墓地价格和服务项目,禁止虚假宣传、强制消费和违规预售。严禁炒买炒卖墓地,防止墓地商品化、资本化。
2. 实行实名登记制度
所有墓地销售必须实行实名登记,确保墓主信息真实、可追溯。墓地使用权不得擅自转让、继承或用于其他用途。
3. 限制墓地面积和使用年限
3. 限制墓地面积和使用年限
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墓地面积的规定,单人墓不得超过0.8平方米,双人合墓不得超过1.2平方米。公益性墓地一般不设使用年限,经营性墓地使用年限原则上不超过20年,期满后可依法续期。
四、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
1. 强化政府监管职责
市、县(区)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墓的监督管理工作,自然资源、生态环境、市场监管、林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协同管理。
2.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
建立健全公墓年检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,对违规建设、销售、管理混乱的公墓单位依法责令整改,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经营许可证。
3. 依法追究法律责任
对非法占用土地、违规建造“活人墓”“豪华墓”“家族墓”等行为,依法予以取缔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五、推动殡葬改革与宣传教育
《办法》强调要大力弘扬文明、节俭、绿色的殡葬新风尚,鼓励群众选择生态安葬方式。通过政策引导、财政补贴、宣传倡导等方式,逐步转变传统厚葬观念,减少土地资源浪费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同时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殡葬服务体系建设,发展殡葬志愿服务,提升殡葬服务水平,增强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同感和参与度。
结语:
《郑州市公墓墓地管理办法》的出台,标志着郑州市殡葬管理工作迈入法治化、规范化、生态化的新阶段。通过科学规划、严格管理、强化监督和积极引导,必将有效缓解殡葬用地紧张问题,推动殡葬事业健康发展,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。
免责声明:本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