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回民公墓决算情况
引言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土地资源日益紧张,公益性公墓的建设与管理成为城市规划和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郑州回民公墓作为服务于回族群众的重要公益性设施,其建设和运营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与宗教信仰自由,也体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。本文将以“郑州回民公墓决算情况”为主题,围绕其资金使用、项目执行、决算审计、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。
一、项目概况
郑州回民公墓位于郑州市西南部,是为满足回族群众安葬需求而建设的公益性公墓。项目于2019年启动,2022年完成主体建设,2023年进入运营阶段。项目总占地面积约50亩,规划建设墓位约5000个,配套建设道路、绿化、祭祀广场、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。
二、资金来源与预算安排
该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拨款及部分社会捐助。根据郑州市财政局批复的预算文件,项目总预算为人民币3800万元,具体资金分配如下:
- 土地征用及补偿:1200万元
- 基础设施建设(道路、排水、绿化等):900万元
- 墓区建设及配套设施:800万元
- 管理用房及祭祀设施:400万元
- 其他费用(设计、监理、审计等):500万元
三、决算执行情况
根据2024年郑州市审计局出具的《郑州回民公墓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》,项目实际决算金额为3920万元,略超预算120万元,超支比例为3.16%。具体决算执行情况如下:
| 项目类别 | 预算金额(万元) | 实际决算(万元) | 差额(万元) |
|-||||
| 土地征用及补偿 | 1200 | 1250 | +50 |
| 基础设施建设 | 900 | 920 | +20 |
| 墓区建设及配套设施 | 800 | 780 | -20 |
| 管理用房及祭祀设施 | 400 | 410 | +10 |
| 其他费用 | 500 | 560 | +60 |
| 总计 | 3800 | 3920 | +120 |
超支原因分析:
1. 土地补偿标准调整:因政策变动,部分土地补偿标准提高,导致征地费用增加。
2. 建材价格波动:项目建设期间,钢材、水泥等主要建材价格上涨,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成本。
3. 审计及监理费用增加:项目审计过程中发现部分工程变更,导致监理与审计费用增加。
4. 后期绿化维护投入加大:为提升墓区整体环境,绿化工程后期追加投资。
四、审计与监督情况
项目决算由郑州市审计局依法进行审计,整体执行情况良好,未发现重大违规行为。审计指出以下几点问题:
1. 部分工程变更未及时报批:个别工程变更未按程序上报审批,存在程序瑕疵。
2. 部分资金使用明细不够清晰:个别子项资金支出明细不够规范,需进一步完善财务档案。
3. 后期维护资金未列入预算:项目预算未包含后期维护费用,建议今后项目纳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。
五、社会效益与公众反馈
郑州回民公墓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回族群众安葬难的问题,提升了城市殡葬服务的公平性与公益性。项目投入使用后,受到群众普遍好评,特别是在尊重民族风俗、提供便捷祭祀服务等方面得到高度评价。
六、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
存在问题:
- 预算编制不够精准,部分项目存在超支现象;
- 后期维护资金未纳入预算;
- 工程变更审批流程不够规范;
- 财务管理细节有待加强。
改进建议:
1. 加强前期调研与预算编制: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预算评估,提高预算准确性。
2. 建立全生命周期成本机制:将后期维护、管理费用纳入项目总预算,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行。
3. 完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:明确变更审批流程,强化项目管理规范性。
4. 加强财务透明度与监督机制:定期公开资金使用情况,接受社会监督,提升公众信任度。
七、结语
郑州回民公墓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,在满足特定群体殡葬需求、促进民族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虽然在决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超支问题,但整体执行较为规范,社会效益显著。未来应以此次决算经验为鉴,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机制,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,为更多公益性项目提供可借鉴的范本。
参考文献:
1. 郑州市财政局《关于郑州回民公墓项目预算批复》(2019年)
2. 郑州市审计局《郑州回民公墓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》(2024年)
3. 郑州市民政局《公益性公墓建设与管理白皮书》(2023年)
免责声明:本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