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回民公墓迁移规定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土地资源日益紧张,郑州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,对部分位于城区及规划区内的公墓实施迁移政策。作为城市民族事务管理的一部分,回民公墓的迁移工作在尊重民族风俗、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,依法依规有序推进。
一、迁移背景与政策依据
近年来,郑州市部分回民公墓因地处城市扩展区域,已影响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、生态环境保护及公共安全。为统筹城乡发展与民族团结,郑州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》《殡葬管理条例》《城市民族工作条例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并结合本地实际,制定了回民公墓迁移的具体实施方案。
迁移工作坚持“尊重历史、尊重风俗、依法依规、妥善安置”的原则,确保回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,同时兼顾城市发展需要。
二、迁移对象与范围
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,回民公墓迁移主要涉及位于城市规划控制区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公益性或历史遗留回民公墓。具体迁移对象包括:
1. 墓葬时间较长、无明确亲属联系的墓穴;
2. 墓主亲属明确且能够联系的,需经协商一致后进行迁移;
3. 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文化意义的墓葬,将视情况予以原址保护或特别安置。
三、迁移流程与安置措施
迁移工作由市、区两级民政部门牵头,联合民族事务管理部门、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实施。主要流程包括:
迁移工作由市、区两级民政部门牵头,联合民族事务管理部门、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共同实施。主要流程包括:
1. 前期调查与登记:对涉及迁移的墓地进行实地勘察、登记造册,核实墓主信息及亲属联系方式;
2. 通知与协商:通过社区、清真寺等渠道通知墓主亲属,开展政策宣传,征询意见,协商迁移时间与方式;
3. 迁移实施:在尊重伊斯兰教丧葬习俗的基础上,由专业殡葬服务机构依法依规进行起葬、迁移;
4. 安置与纪念:迁移墓葬统一安置至经规划批准的回民公墓集中安置区,新墓地将保持原有宗教文化特色,并设立纪念标识。
四、保障措施与群众权益
为保障回民群众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不受侵犯,迁移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:
- 宗教事务部门参与:邀请伊斯兰教协会和清真寺代表参与迁移过程,确保符合伊斯兰教义;
- 费用全免政策:迁移费用由政府财政承担,不向群众收取任何费用;
- 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: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对墓主亲属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,减轻情感压力;
- 设立咨询与投诉渠道:开通专门窗口,接受群众咨询与反馈,确保信息公开透明。
五、社会意义与未来展望
郑州回民公墓的迁移工作,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,更是对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积极维护。通过科学规划、依法推进、尊重习俗,迁移工作实现了城市建设和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机统一。
未来,郑州市将继续加强民族事务管理,完善殡葬服务体系,推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,为各族群众营造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。同时,也呼吁广大市民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,共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。
免责声明:本内容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-
上一篇
-
下一篇